過去傳統的礦山作業方式正在被內蒙古智慧礦山系統數字化的流程所取代,整潔的調度指揮中心,監控屏幕上各類數據的跳動,智能終端采集的數據匯總到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生產過程自動控制與自主調度,這就是智慧礦山的魅力所在。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煤炭資源不斷開采和逐漸枯竭,煤炭產業產能過剩和結構性問題愈加突出,所以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是“十四五”時期一定考慮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煤炭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更為迫在眉睫。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周德昶表示,“近幾年來礦山的智能化建設呈現了加速發展、高速發展、全面發展、融合發展、常態化發展的態勢。2015年全國只有3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19年275個,2020年494個,預計2022年將超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1000個智能化工作面的目標?!?/p>
但煤炭行業在進行了很多年的數字化工作之后,內蒙古智慧礦山公司依然無法達到讓控制更精準,調度更高效,作業更安全,不僅存在大量設備和接口無法兼容,孤島林立的景象,也很難從操作系統層面支撐礦山數字化作業的升級。但在煤炭行業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背后,其實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每一家煤炭企業的業務流程都有自身的特色,這也導致缺少統一的架構和平臺,每個煤礦獨自規劃建設,沒有統一架構,缺乏行業標準,這讓數字化轉型批量復制的成本變得很高;
其次,煤炭行業的孤島現象尤為嚴重,因為煤炭行業既有IT應用,也有OT設備,它們各自為政,很難集成。同時不同階段對不同的系統分別建設,如生產控制網絡、安全管理網絡、企業園區網絡都是分開建設,導致孤島林立,難以讓數據發揮綜合的價值。煤炭行業的主要操作系統都不是自研或者自有知識產權,存在自主可控和網絡安全的風險。內蒙古智慧礦山設備而煤炭行業數字化涉及到國家能源安全,需要強化網絡安全設計,抵御不可預知的攻擊風險。